为充分激发生态环境工作创新活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在优推优选基础上,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现将2021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公布如下:
为生态算“身价” 筑“两山”之通途——南京市高淳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南京市)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GEP核算体系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高淳在上述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经验。一是开展理论创新,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二是开展了制度创新,出台了全国首个绿色GDP考核办法;三是开展了实践创新,发布推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典型案例。
无锡市小微危废集中收集试点工作(无锡市)
无锡市针对产废量少但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在危废贮存处置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探索创新了新的管理、收集与集中处理模式。构建了“全区域覆盖、全种类收集、全流程监控”的小微收集试点工作体系,实现了“两个替代”与“两个降低”,发放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许可证,并以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书为抓手,推动无锡市小微收集体系全覆盖。已推动无锡市约1800家小微企业加入集中收集体系,值得示范推广。
补齐污水处理“智慧囊”,助力农村环境大改善(徐州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既要建好,更好管好。建设物联网管理平台,创新管理模式,掌握设施运维工况,有助于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具备推广价值。徐州地区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的契机,将智慧互联系统安装到农村污水设施上,是一次非常好的探索和尝试,可以监控运行工况,及时提醒技术人员处理问题,提升管理效率。
常州市创新探索开发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路径(常州市)
常州市在省级开发区中推行高质量发展提升项目,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标杆,分解落实指标体系、组织方案编制并及时开展评估。我省开发区排放量大、企业密集,管理难度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常州市开展了探索尝试,进行了集成式的改革,从准入管理、过程管理和日常监管等方面明确了要求,通过规划环评、三线一单、限值限量、基础设施、监测监控、风险防控等方面,推进系统治理。
全省首笔超千万元排污权抵押组合贷款(苏州市)
在目前企业排污权交易活跃度还不充分、企业认知和意愿都有待提升的情况下,让企业认识排污权、了解排污权,并把排污权作为重要“资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排污权市场化运行的一个前提条件,符合改革的方向。苏州将金融服务与排污权交易结合起来,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尝试。该案例实用性较强,给各地排污权抵押贷款提供案例。
南通市在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南通市)
南通市针对化石能源结构占比高、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总量紧张等发展中存在的迫切问题,率先印发《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企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量化南通市发展目标,提出重点行业单位产值排污强度限值、储备排污权的分配比例等措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环境资源要素保障。
“河长+流域长”+“河长+检察长”制助力海州打好碧水保卫战(连云港市)
该案例从体制机制入手,创新建立“河长+流域长”“河长+检察长”工作体系,实现跨部门协作联动,有力推动了精准治水和协同治水,取得了显著成效。尝试在“河长制”基础上设立“流域长”,并强化检察机构的作用,通过“现场会+检察建议书”的形式,有效破解了一批治污难题,辅助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较好提升了蔷薇河水质。
扬州运河三湾协同推动生态修复与文化保护(扬州市)
扬州市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拆迁整治、高水平生态修复等措施,不仅使区域内原有的污染企业得到清除,从源头掐断污染源,而且通过水系连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等措施重建了湿地水生生态系统,建立了生态文化公园。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时,考察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给予充分肯定,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
厅市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市(镇江市)
省生态环境厅与镇江市开展厅市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镇江市政府办下发厅市共建试点市33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联合督政机制、园区限值限量监测监控系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共建共享等特色工作。
泗洪县建设自然恢复和渔民增收双向互利的水上生态牧场(宿迁市)
该案例创新性实施湿地水上生态牧场建设,实现湿地生态恢复与富民增收双赢,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验值得推广。恢复了“水清、岸绿、湖畅、景美”的生态美景,建成水上生态牧场超17万亩,带动经济增收300余万,湿地景区成为国际5A景区。作为全国首批被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
此文章转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