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厚植生态底色 “绿色”脉搏跃动太湖之滨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12

太湖水质藻情创十年来最好水平,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2021年,无锡PM2.5平均浓度在全省率先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

一串串奋进足迹,印证了无锡十年来一路向“绿”的不懈努力: 2013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2017年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2年1月又成为全省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覆盖地级市。十年来,无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点“绿”成金

“双碳”步伐铿锵有力

建有1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9个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4类产品被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无锡制造”绿意盎然。最近,无锡市8家企业上榜江苏省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名单,无锡产业发展的“绿色浓度”更高了。

“我们建立了能源资源管理中心,对生产、输配和消耗等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还从生产过程到日常运营中寻找各种节能‘良方’,如使用太阳能集热管为餐厅提供洗手的生活热水。”位于国家级绿色园区无锡高新区内的江森自控副总裁徐申娟透露,2023年企业将新增投入1800万美元用于无锡空调制造基地的扩建,提升高端制造能力和拓展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支持新能源和低碳领域的高速发展。

走进位于惠山区的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工厂”现代感扑面而来:厂房屋顶建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墙体由环保材料制成,屋顶花园具备隔热功能,厂内绿化面积占比达59%。“建厂之初就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相关人士介绍,工厂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49%,生产中无污染物排放,且生活垃圾委托专业公司处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处于行业前5%水平。

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发展模式的重塑。

十年来,无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2013年至2021年,单位能耗产值由5.80万元/吨标煤提升到8.06万元/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持续保持苏南最低水平。持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累计压减钢铁产能520万吨、水泥产能763万吨,淘汰印染产能3.70亿米,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887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5万家,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评价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十年来,无锡践行“双碳”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基因,能源、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持续向“绿”。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清零”,高水平建设中瑞低碳生态城、零碳科技产业园等载体,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9%、49.2%,“让天下无碳,从无锡开始”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愿景和使命。

持续攻坚

美丽无锡底色绿意正浓

“无锡人的‘母亲湖’又回来了!”驱车行驶在太湖大堤上,曾经的太湖渔民朱岳明,迎着凉爽湖风,心里的欢喜几乎要溢出来。

一碧万顷,波光粼粼,太湖治理,无锡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以来,无锡出台《无锡市进一步深化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意见》等多个专项规划或方案,首创“河长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治太”工作格局。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无锡市投入1000多亿元实施太湖治理重点工程,累计打捞蓝藻1800万吨,打捞量占全太湖打捞量的90%以上;修复28个省级重点湿地工程,湿地保护修复覆盖全市域,入湖污染物总量大幅削减。沿太湖500米范围内,退耕、退渔、退居全面铺开,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绿地连线成面。

今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总氮指标实现“双降”,15年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各项水质指标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抬头,是醉人的“水晶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伯渎河畔,林木绕堤,芳草萋萋,无锡市伯渎河生态治理工程已初见成效,生态廊道的打造为市民晚间散步提供了好去处,河道沿岸的吴梦浮步、泰伯问月、吴风雅集、晚亭花境等景点已成为新吴区新一批“网红”打卡点。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无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56.9%提升到82.2%,提升25.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由7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61.3%,成为全省首批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

十年来,雾霾天气少了,黑臭水体也消失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无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跃升。2021年,无锡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从2014年的28.9%提升到93%,提升幅度全省第一,京杭大运河水质实现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截至目前,无锡552条综合整治河道优Ⅲ比例已达到88.4%,已经成功创建10条江苏省示范幸福河湖。

“只此青绿”

可持续发展蓝图加速绘就

全息影像、动态沙盘、流瀑互动屏、垃圾抓吊模拟器……一个现代化垃圾处理厂跃然眼前。“目前,无锡惠联园区承担着无锡市区约30%的生活垃圾、80%的厨余垃圾和所有藻泥、市政污泥的处理任务。去年完成提标改造后,日处理垃圾量翻番,可达2000吨,有效减轻填埋产生的飞灰量,同时,氮氧化物等主要指标排放量可降低一半。”企业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以打造惠联循环经济示范园为契机,加快建设智慧厂区、花园工厂,积极为“无废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2021年,无锡市在全市GDP较2012年增长89%的同时,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38.3%、75.1%、91.9%和70.4%。污染物排放量屡创新低的背后,是无锡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久久为功的投入,体现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跃升。

“我们公司危废总量少,但是种类杂,以前要跑到市外找回收企业,处置价格还高,现在有这么近的危废收集点,省了不少事。”无锡空港经开区某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心声。为有效解决市内小微企业危废管理不规范、转移不及时、处置费用高等突出问题,无锡试点建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储平台,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有效推动助企纾困。

近年来,无锡推进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善危废管理体系建设,危废集中处置能力较“十三五”初期增长超6倍。全市已核准5家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单位,目前累计覆盖7355家小微企业,累计收运3000多吨,可为小量产废企业节约运输处置成本1300余万元。同时,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单位服务规范(试行)》,规范集中收集单位经营行为,保障收集体系良性运转。该项目获“江苏省2021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

今年,无锡又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共分为6大类73项工程,总投资额达279亿元,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从实施范围来看,70多个项目涉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治水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无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等方面,将通过三年努力,推动无锡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让无锡“好山好水”永驻。

未来,无锡还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太湖湾科创带、梁溪科技城、蠡湖未来城等“一带五点”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和生态湖区,塑造好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此文章转至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