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古拉山,长江从茫茫雪峰之间出发,在即将奔腾入海的地方,孕育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水乡。
在江苏,长江蜿蜒432.5千米,岸线总长1169千米,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长江大保护,江苏责任重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四年多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引领下,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江苏在取舍之间,肩负担当,全省上下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强力推动环境污染、岸线违规利用、“化工围江”等问题加快解决,毅然拿出了发展经济的智慧和魄力,以全新的领跑者姿态,护江而行。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2020年1至6月,主要入江支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占97.8%,同比上升13.4个百分点。
《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关于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突破实施方案》《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文件,江苏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全面谋划系统推进和完善全省长江经济带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作战体系,为系统推进保护修复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加快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绿色转变,江苏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补缺作用,完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和调控机制,从源头上减污增效,完成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编制,确定环境管控单元2592个,划定231块生态红线区域,陆域面积约占沿江8市9.77%,会同有关部门安排生态补偿资金15亿元,引导各地守住生态“家底”、为发展“留白”。
针对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动将“化工围江”纳入问题清单,摆在重中之重加以推进破解,先后出台化工、钢铁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制订负面清单实施细则,严禁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制订出台“17+1”问题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逐项整改、对账销号,下决心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攻坚战。经过艰苦努力,目前江苏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找准病灶,方可追根溯源。为防范环境风险,江苏全面开展长江健康大普查、大体检,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组织对沿江8市的入江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初步掌握沿江污染分布状况,并率先全面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工作,为诊治“长江病”寻找更多良方,并组织对19个沿江化工园区开展“水平衡”“废平衡”专项执法行动,变“问题找上门”为“上门找问题”,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红线。
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促进长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开展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组织开展长江共抓大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建设沿江绿化带5100亩,新增江滩湿地约2380公顷,实施沿江生态岸线、自然保护区、湿地等恢复工程……江苏正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推进治理修复,加快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如今,南京栖息的长江江豚数量已由不足30头上升至约50头,太湖流域多年不见的“吉祥三宝”(桃花水母、白鹭、地衣)开始回归。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拆除沿岸非法码头、关停沿岸污染企业工厂、增绿植绿、修复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经历了一番“刮骨疗毒”,如今的江苏沿江岸线已是一片绿色的模样。
一条江,两岸人,一方水土。恢复长江岸线本来面貌的“底气”源于历史的重托,源于两岸人上下一心守护健康长江的决心和信心,江苏人正为长江大保护贡献这属于江苏独有的智慧和力量。
此文章转载无锡生态环境网